document.write('
')
首页 > 生物技术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河南税费红利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生物技术 时间:2023-01-04 10:48:20 作者:莫敖坤
【http://www.globalcon.cn - 中国农业科技网】

  新华网郑州12月27日电(程文超 范作言)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丰产丰收的背后,是河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是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税务系统对于涉农企业的鼎力支持与帮助。

  今年以来,河南省各级税务部门落实落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帮助涉农企业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留抵退税助力“农业芯片”培育升级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基础环节,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税费支持政策助力河南培育出一批茁壮生长的“农业芯片”。

聚焦高质量发展|河南税费红利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展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规划图。新华网发(王克伟 摄)

  位于新乡市的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主要从事种子种苗培育和技术研发。“育种工程前期建设及研发投入大,企业资金压力很大,幸好税务部门及时辅导办理留抵退税,我们今年已累计退税超3700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波说。

  留抵退税资金“施肥浇水”到企业根上,有力助推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河南生物育种中心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新友在该公司获批退税资金报告上写道:新乡平原示范区税务局为生物育种中心高效便捷办理退税业务,是对中心建设项目的有力支持,展现了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

  提及种业未来的发展,张新友说:“育种中心将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持续做好种业强芯、科技富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加计扣除驱动农机装备制造提速

  寒冬时节,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内,一辆辆崭新的智能农机依次排列,企业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的景象。

  “前不久,我们企业生产的AI人工智能收割机以强大的技术和性能优势,斩获了行业含金量最高的‘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评选活动’年度收获机大奖。”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凌志说,这份大奖离不开税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他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656万元。

聚焦高质量发展|河南税费红利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河南中联重科智能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发(王克伟 摄)

  在农机装备制造领域,除行业领头企业外,也有河南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技术研发的“智力”支持,税务部门为农业机械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财力”支持,河南省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惠者。

  “今年前11个月,我们企业已投入2545万元用于农机装备研发。得益于税惠政策的支持,目前,企业参与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超过350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79项。前不久,我们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河南省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飞说。

  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规模以上农机装备制造企业200余家。农机装备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在税务部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支持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马力十足。

  出口退(免)税拓宽“中原粮仓”产销路

  既要种好粮,更要用好粮,河南不断做强特优农业,持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目前,河南粮油加工转化率达80%,主食产业化率65%,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万亿级产业。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三全、思念、双汇等品牌享誉海内外,“中原粮仓”的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粮食生产到农产品加工,从“国人厨房”到“世界餐桌”,背后离不开税务部门出口退(免)税政策的鼎力支持。

聚焦高质量发展|河南税费红利绘就现代农业好“丰”景

  驻马店市泌阳亿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新华网发(王克伟 摄)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